他们,身穿白大褂,戴口罩、背急诊箱,风里来,雨里去,来回穿梭村组社区、小街小巷,居民住所等场所.......新年伊始,一场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按照上级指令,上栗镇第一时间启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一级响应。一时间,全镇108名乡村医生主动请缨,积极承担武汉返乡人员和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体温监测、宣讲防控知识等任务。
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自身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优势,镇人大、政协联络组第一时间发出倡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广泛深入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疫情防控知识,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自我防护意识,鼓舞群众斗志,提振社会信心,凝聚起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助力疫情防控。
党政干部代表委员要切实发挥表率作用,全力以赴投入抗击疫情工作;专业技术代表委员要充分运用知识和技术服务疫情防控工作,特别是医疗战线的代表委员要坚守岗位,在疫情防治主战场彰显本色。企业代表委员要做好社会紧缺物资的协放调供应,积极捐款捐物支持疫情防控;其他代表委员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践行初心,迎难而上,参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时间,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行动,口罩、酒精、消毒液……5万元、3万元、2万元、1万元、5000元、3000元……爱心捐物捐款频频刷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作群,迎来阵阵点赞。2月17日上午镇人大主席团、镇政协联络组召集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全镇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前往镇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防保站、卫生所等慰问了129名乡村(社区)医生及防疫医生,共发慰问金64500元。镇领导秦亮、荣辉、崔川柏、柳锡文、叶贤主等参加慰问活动。关键时刻,舍小家,为大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他们内心喊着“让我来”的口号,奋战在危险的最边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颂的逆行故事。
刘国运,男,52岁,夭埠村乡村医生。多年来,他始终秉持“诚信为人,细心服务”的人生态度。作为上栗镇首例新冠肺炎病例确诊者的接诊医生,在得知患者确诊报告后,为了降低疫情扩散程度,主动将自己先行隔离。自行隔离期中,他时刻牵挂着自己监测对象的身体状况。
叶江,男,31岁,夭埠村乡村医生。村上发生首例确诊病例后,他主动请缨挑起了223名密切接触者的体温监测任务。为完成好工作任务,他将3岁的小孩交给怀有身孕的妻子,自己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奔走在防控一线。
王俊,男,42岁,中共党员、镇人大代表,滨河社区乡村医生。每天完成自己的监测对象体温监测工作后,出动参与社区防控监测点的值班值守,并自掏腰包购买200个口罩,免费发放给周边居民。
吴灵芝,女,40岁,镇人大代表,平安社区乡村医生。平安社区地处县城中心,辖区范围大、流动人口多、居民楼都是无电梯的老式楼房、监测难度大。接到为返乡人员监测体温、宣讲防控知识的任务后,她义无反顾的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此时此刻我不上谁来上”。将2岁不到的儿子交给80岁的母亲照顾后,她每天来回在居民小区楼道奔跑,步行超万步,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镇人大的倡议后,主动捐赠2000元。并且在前两天郑重向社区支部提出了入党申请。
胡时继,男,54岁,中共预备党员,新群村乡村医生,上栗镇乡村医生协会会长。在得知各村、社区防控物资紧缺后,他想尽办法高价从外地购买了180瓶84消毒液和75%酒精,并无偿捐赠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孔建明,男,55岁,中共党员,泉塘村乡村医生,上栗镇乡村医生协会党支部书记。他说:“疫情来了,我是党员我先上”。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自费3000余元购买了口罩、中药、水果、饮料等物资慰问村级义务巡防队等工作人员。
文武,男,50岁,泉塘村乡村医生。在上户给监测对象进行体温监测时,不慎被狗咬伤,但他轻伤不下火线,一直坚守岗位,出色地做好了监测对象体温监测、健康宣传等工作。
等等!还有在荣栗红带领的以"娘子军"为主的镇防保站:萍洪高速出口的检测、县城大型公共场所和全镇隔离对象家庭及周边消杀…不少同志是达到了一天二十个小时的工作!
疫情无情,人间有情。正因为各方力量同舟共济,携手共进,我们才一起筑牢了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的坚实屏障。
供稿:镇人大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