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瑶里镇长明村扶贫产业收益分配侧记

长明村的“笑声”

——省级贫困村瑶里镇长明村扶贫产业收益分配侧记

“汪金标1500元、郑学明1800元、张宝珍1900元……”近日,浮梁县瑶里镇长明村举行了扶贫产业收益2019年终分红现场会,全村33户贫困户代表欢聚一堂,从村党支部书记黄海发和驻村工作队员乐林手中领取半年来的扶贫产业分红,大家的脸上露出了幸福和喜悦的笑容。

长明村位于浮梁县东北角,是“十三五”时期省级贫困村。近年来,在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大力帮扶下,村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全村通组道路建设42公里,入户路建设13公里,新建集中供水点11处、桥梁13处、洗衣码头20处、防洪墙400米、防洪挡墙2公里,全村农户实现通自来水、通电、通网、通路。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该村即将整体退出贫困村行列。

发展产业是确保贫困村脱贫不返贫的“压舱石”。该村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重点经营好光伏电站、百亩茶园和金丝皇菊三个产业扶贫项目。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仅半年时间,这些扶贫产业就产生了7余万元的经济效益。有了这笔钱,怎样分配给贫困户呢?长明村的做法是:把全村贫困户33户85人全部纳入扶贫产业收益分配对象,按照收益的60%分配给贫困户,40%用于村集体发展公益性事业,贫困户仅半年就可以从中分得43000元收益。该村制定了一套产业收益分配办法,即从扶志、扶智、扶勤、扶德等方面考量,因户施策、精准帮扶,把收益最大化转变为贫困户内生动力,主要体现在通过对贫困户在产业基地务工、生活困难补助、公益性岗位补贴、户居环境评比、自主就业就学补助、产业发展奖补等方面,采取差异化分配收益。在此次产业分红中,贫困户所得金额从800元至2000元不等,既公平又公正,避免了“平均分”现象,从而激发了贫困户自强、诚信和感恩的意识,破除了脱贫攻坚工作中“等、靠、要”的思想,调动了贫困户参与扶贫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也激发了贫困户自身发展动能,保证了脱贫高质量、可持续的目标。

黄海发告诉笔者,在脱贫攻坚中,该村把发展产业作为扶贫的中心工作来抓。近几年来,该村扶贫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收益,村里拿出钱来发给贫困户,就充分证明只有发展产业,才能确保贫困户脱贫后不返贫。

在扶贫产业收益分配现场,该村还组织贫困户们开展了感恩教育活动,大家纷纷讲述了自己如何在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帮助下,依靠勤劳的双手走上脱贫致富之路的故事。

据悉,该村目前有不少贫困户家庭的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他们对未来的致富道路充满了信心。贫困户张天顺高兴地对笔者说:“感谢党和政府,这几年,我们村的变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今天我又得到了分红,现在的日子过得比蜜还要甜。”(来源:景德镇日报 黄湘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